王肯堂(1552年-1613年),字宇泰,一字损仲,号损庵,又号念西居士。明代金坛(今江苏金坛县)人。南京刑部右侍郎王樵之子,山东按察副使王皋之孙。中国明代大臣、医学家。
王肯堂原住金坛西方边村,后随父迁至金坛县城。出身于官宦之家,[3]自幼习儒,雅工书法,兼及医理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,举进士,后选为庶吉士,被授翰林院检讨,因博学多闻,而声著馆阁。万历二十年(1592年),倭寇犯朝鲜,王肯堂上疏,愿假御史衔,练兵海上,抗御倭寇,言不见纳,遂引疾归里。王肯堂年十七时,曾因母病,锐意习医,渐精其术。辞官后遂穷心医道。家居十四年,乡曲有抱沉疴者,求无不应,生活甚众,暇则以著述自娱。万历丙午(1606年),吏部侍郎杨时乔力荐之,补南京行人司副,以福建参政致仕。万历癸丑(1613年)卒,享年六十五岁。
其所著有的《证治准绳》44卷,论及的科目和病种十分广泛,每一证先综述历代医家治验,后阐明己见,条理分明,目立论平正,不偏执干一家,故广为流通,多为后人所习用。还有《肯堂医论》3卷是其在内科杂病,妇科治验方面的临证心得和对医学的评论。所辑刻的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》收集了自《内经》起至明代以前各朝较有代表性的医著44种,为现存较有影响的医学从书。